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第五党支部赴无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院内新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的核心要义,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第五党支部赴无锡开展“科技赋能 红色铸魂”主题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践行青春梦想。
   智造赋能:校企协同攻关核心技术
   2025年5月11日上午,学院辅导员方翰带领支部成员前往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研究院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活动伊始,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蔡文琪向团队系统介绍了研究院“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重点分享了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

   随后,支部成员围绕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蔡文琪详细介绍了覆盖大型复杂构件智能加工全链条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带领团队深入车间实地考察。支部成员近距离观摩了团队首创的“测量-加工-测量”机器人智能加工范式,该技术通过工业机器人与精密测量系统协同作业,实现了柔性化智能加工,成功替代了传统专用机床的刚性制造模式,展现了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薪火相传:红色地标见证初心使命
   下午,支部成员前往公花园、秦邦宪故居及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学习。
在公花园,支部成员聆听了这座中国首个近代公园背后的红色历史。从1905年民众捐资建园的义举,到中共无锡第一支部的诞生,再到抗日烽火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面红旗,公花园不仅是市民休闲的乐园,更是民族觉醒与革命奋斗的象征。

   秦邦宪故居则展现了革命者的青春足迹。在这座晚清宅院中,世家子弟秦邦宪冲破传统束缚,研读马列主义,立下救国宏志。故居的一砖一瓦,见证了传统与革命思想的碰撞,彰显了共产党人“毁家纾难”的赤诚之心。
   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通过锈迹斑驳的机器和泛黄的账本,讲述了民族资本家实业报国的艰辛历程。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以“实业救国”呼应时代浪潮,体现了民族工商业与红色基因的紧密联系。
这场跨越时空的实践教育,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与红色传承的统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攻坚,彰显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精神;革命先驱的壮举与民族资本家的探索,则为当代青年科技报国提供了精神动力。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机械人的使命不仅是突破技术壁垒,更要以红色初心引领创新,将个人奋斗融入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红链共筑:党建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5月12日上午,机械学院辅导员方翰、徐晓笛和王英杰带领实践队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学习交流。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成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重点分享了研究院在基础工艺、机器人、装备自动化及工业软件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随后,实践队与无锡研究院师生开展座谈。方翰与夏天分别汇报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和国重博士生第二党支部的成果。蔡文琪分享了支部建设经验,并就工作规划与难点与大家深入交流。
   王立成指出,无锡研究院研究生党支部作为机械学院唯一的驻外支部,应充分发挥贴近生产一线的优势,持续推进“党建-科研-育人”协同发展模式,在组织建设和成果转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无锡之行,支部成员通过实地调研与红色教育,深化了对科技创新与使命担当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与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