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则关于磁约束核聚变科技创新研究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其中,由我院信息与智能所承研的国家重大基础科学装置——全球首台套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维护重载臂(CMOR)及现场调试场景得到重点介绍,参与现场调试的工程师们也成为央视新闻的焦点之一。报道中提及的CRAFT装置,作为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技术研究的核心装备,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小太阳”。而可控核聚变,被公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调试中的重载机械臂CMOR
重载臂CMOR数字孪生系统
现场调试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央视报道前不久,CMOR系统已于2025年7月1日在合肥科学岛聚变园区CRAFT现场成功完成工艺测试验收。而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前期扎实的组件运输、组装与测试工作。在园区现场,团队严格依照装配规范完成关节与拖链的组装,同步对线缆功能开展全面测试检查,确保各系统连接稳定、运行正常。为验证设备是否符合合同技术要求,组装调试完成后,团队针对其输出特性及力学性能进行规范测试。检测整臂末端负载能力、运行速度、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四项关键指标,测试结果均达到合同规定标准,为后续在聚变堆相关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工艺测试过程在多位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及制定的测试大纲有序开展。测试结果显示,其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最大负载能力以及最大可达空间等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均全面达到国家下达的研制设计要求。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堆核心部件遥操作维护这一关键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CMOR的最终交付验收奠定了重要基础。
重载机械臂工艺测试现场
工艺测试专家共同见证测试结果
重载机械臂顺利通过工艺测试验收,不仅圆满达成预期研制目标,更在复杂工况下展现出稳定可靠的工作性能,充分彰显了研究团队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淀的深厚技术实力与卓越创新能力。自2019年投身该项目以来,团队历时5年多,全程参与了机械臂从构型创新设计、结构与核心部件研制,到底层控制系统、上层数字孪生系统及核心控制算法开发,再到整机制造装配与测试的全流程工作。期间,团队攻坚克难,成功突破重载臂关节精密驱动、高刚度轻量化臂体结构创新设计、多自由度柔性臂协调柔顺控制与精度补偿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为CRAFT大科学装置遥操作平台建设注入了核心动能,也为正在推进的科技部ITER中心2024年重点研发计划“聚变装置偏滤器遥操作维护关键技术”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