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机器人未来技术展望”专题院士讲座,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作主旨分享,经开区新研机构、商会企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企业等100余家企业家代表参加讲座,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前沿趋势及产业应用前景。
作为长期深耕机器人与数字制造领域的专家,丁汉在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机器人化智能制造”首席科学家。
在近一个小时的分享中,丁汉院士系统梳理了机器人技术从工业应用到服务领域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具有广泛应用和潜力,更在养老服务、医疗康复、智能家居等场景中展现出深远潜力。
“人工智能的突破,如AlphaGo、ChatGPT,为机器人赋予了更强的感知与决策能力。”丁汉表示,如今,机器人正在从“执行工具”向“自主伙伴”演进,并以特斯拉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为例,进一步阐述了机器人技术在环境感知、动态规划与复杂任务处理中的前沿进展。
针对现场企业关注的“人形机器人”热点,丁汉表示,其核心价值在于模仿人类智能与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尤其在精细操作、群体协作等方面具备广阔前景。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飏天机器人、无锡弘宜智能、超通智能等企业代表围绕技术路线、产业协同与市场突破踊跃提问。
丁汉院士耐心解答,强调初创企业要避开同质化竞争,建议关注细分领域与应用场景,通过精准定位打开市场,同时另一方面要做好技术规划,在核心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优势,比如与AI、感知技术结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他鼓励企业:“技术研发没有捷径,但只要找准方向持续钻研,未来必有突破。”
一位与会企业家感慨:“院士的分享不仅勾勒了技术蓝图,更为我们指明了创新落地的路径。”
作为惠山经开区的“老朋友”,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市人民政府、惠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为院长,开启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双方始终践行“技术立院”初心,围绕智能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打造了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在内的22个研发团队,成功孵化集萃华科、黎曼机器人等十多家高科技企业,形成“八骏赛马”发展态势,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