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专栏发布《无锡:物联网之城》 报道我院最新科研创新与孵化成果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院内新闻

    《经济学人》杂志2021.10.23-10.29当期纸质刊发布:《无锡:物联网之城》,中译全文如下:

    于无锡而言,十多年前,物联网(IoT)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在此后的短时间内,她迅速成长为中国物联网和车联网(IoV)发展的领跑者,吸引了全球广泛关注,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在这里投资兴业,无锡拥有着光明和智慧的未来。

    无锡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城市,位于太湖北岸,常州和苏州之间,最初建城于公元前202年的汉朝,后来,在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大运河的开通,无锡成为全国大米和纺织品的流通枢纽。

    无锡因制造业发达而闻名,在过去的12年中,无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一个现代化工商基地,发展成为与物联网(IoT)高度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得益于优良的营商环境,这座位于上海、南京和杭州位置中心的城市,拥有约7000家外资企业,10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

    无锡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无锡有着“太湖佳绝处”的美誉。机缘巧合之下,太湖在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亚光回忆道,“无锡物联网产业基础扎实,很早就已开展相关研究,200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太湖治理工作时,提出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11月,国务院批复成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正式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序幕,自此无锡也肩负起为中国物联网发展投石问路的重任。当时无锡已经在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实施了全国首个‘智慧环保’应用工程,搭设传感器能够更好地监控水质。所谓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传感器与通信等技术的结合和集成。”

    而今,无锡已成为中国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关键参与者,在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示范等的“先行先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无锡目前聚集了3000多家物联网企业,构建起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465亿美元)。以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大数据、5G和人工智能为重点,无锡的科技产业进一步快速扩张,继续大步迈向智能互联时代。

    创新与孵化

    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对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在无锡的迅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全市软件和制造研发中心、测试设施和科技园区形成了规模效应。在这里,许多最新的产业突破正在发生,而这些突破又催生孵化了初创企业,这些企业与新技术一起落地转化并逐渐发展壮大。在由研究机构、院校和产业界试验场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初创企业能够获得互补和合作的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成功案例。2012年,基于无锡雄厚的机械制造产业基础,研究院院长丁汉教授被吸引到无锡。研究院目前已孵化了30多家公司,并开发了加工曲面零件的专有软件平台,这款名为Turboworks的软件用于生产大型钛合金涡轮叶片和涡轮盘。

    “我们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专有的Turboworks平台上编写和优化软件。这项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产业化,花了10年时间,”该院研究员周浪说。研究院的湛红晖博士继续补充道,“像GF+(一家大型瑞士-瑞典工业技术公司)这样的公司提供一流的机床,然后我们在生产中使用Turboworks软件,将最好的硬件与我们的专有软件相结合,以达到市场领先的结果。”

    无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高度协同、对技术和创新的高度重视等,对企业家、初创企业和孵化器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例如,大公坊创客基地(iMakerbase),一个帮助企业家和初创企业将想法转化为产品的企业孵化平台即落户于无锡。“在无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行业,以及相关的硬件和半导体技术非常强大。”大公坊创客基地国际部副总裁曾霞表示,“我们没有生产设施,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公司首先就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与我们进行协商,然后由我们帮助其在中国销售这些产品。”

    无锡与智能驾驶的未来

    无锡是首个获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城市。一些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无锡进行了自动驾驶测试,并启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试点计划。

    然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相比于“单车智能”,一条“车路协同”的替代策略似乎能带来更实惠、更高效的成果。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解释说,“考虑到复杂的道路状况,特别是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使用者众多的国家,实施成本高、安全难度大的基于车辆的自动驾驶存在许多技术障碍。无锡则另辟蹊径,我们关注的是道路的智能应用,而不是智能车辆本身。我们已经修建了覆盖大约350平方公里主城区的智能道路,用于开展车路协同测试。”

《经济学人》特约撰稿人法默先生在无锡调研

   国际商界也注意到了无锡对智能交通的探索。德国工程巨头博世在无锡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中国总部。该机构将作为创新体验和软件中心,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例如,博世正在开发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软件。“智能道路可以向车辆提供信息,如路况、温度和湿度,以及路面是否存在颠簸或任何损坏。”博世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软件测试经理迈克•周(Mike Zhou)表示:“该技术在广泛应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无锡在这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政府的角色

    在一个复杂的后疫情世界中,技术行业需要在创新和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在无锡,地方政府扮演着科技公司的服务提供者和创新支持者的角色。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说,“我们为希望在无锡发展物联网的企业提供高效和专业的服务。企业会共同参与到新政策的起草中,其建议会被充分听取。”

    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医疗解决方案的无锡中科西北星科技有限公司就参与帮助政府起草智慧养老建设标准。“我们专注于老年人智能医疗保健市场,因此我们参与了起草相关标准,以帮助填补该领域的标准空白。”该公司副总经理唐新宇博士说。

    展望未来

    物联网在中国的前景是光明的。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份报告,中国将在2024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物联网市场,预计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占该领域全球支出的近26.7%。无锡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拥有超过18万个5G基站,足以支撑基于5G的场景的创新应用。

    “过去的12年只是一个开始。”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说,“未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互通程度的提高,物联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将被更多的人看到和感受到,对这些好处的认可将意味着物联网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物联网领域的企业、投资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都在无锡各得其所,物联网是一项足以改变世界游戏规则的技术,作为这一技术杰出的探索者、推动者和支撑者,无锡将见证物联网从无到有,造福人类的进程。

 

    创办于1843年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面向全球发行的英文新闻杂志,编辑部位于伦敦,目前全球发行量近200万份,是一本涉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事务的综合性新闻评论刊物,读者中包括诸多具有影响力的高管和决策者。

    《经济学人》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西方时事期刊中最精妙和有力者之一”。卡尔·马克思在创立社会主义理论时以该报作为获取金融和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比尔·盖茨曾说,他会从头到尾阅读每一期《经济学人》。针对北美大型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和经济政策话题上最喜欢的新闻来源前两名分别是《华尔街日报》和《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的传统特色是,在所有栏目中都隐去撰稿人的名字,使整本刊物保持语调一致,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其行文风格平实但严谨,对语言有精准运用,并展现出一种克制的风趣感,有限篇幅内涵盖尽可能多的信息。